查看原文
其他

透过地理看古今,13本好书带你绘制全新的历史版图

《左传》中有一名篇《烛之武退秦师》,讲述之事为春秋时期郑国面临秦、晋两国军事进攻的威胁,郑国臣子烛之武为郑国退秦、晋联军,游说秦国时一语点明利害,即秦与郑之间有晋相隔,而晋与郑为邻,秦、晋联军若战胜郑国,直接受益者是晋而不是秦。烛之武利用秦、晋、郑之间的地理位置,以及攻郑必然会导致“邻之厚,君之薄”这样的结果,成功地分化了秦、晋联军,实现了退军的政治目的。


这番游说之所以能获得成功,今天我们多数认为应当归因为烛之武善用权衡、智勇双全的品德能力,但却常常忽略了另一个更为客观的因素,政治军事中地理问题。


其实孟子有“天时地利人和”之说,《孙子兵法》中更有专篇论地形,可见地理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古人一向相当清楚。从文明发展的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之初的采集、渔猎、农牧活动也都有赖于当时当地的环境和资源。而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更说明了各地文化差异和人才社群的形成,与空间氛围有着密切联系。


今天这份书单便是以此为切入点,从时常被忽略的地理视角,再次透视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风貌,为你提供认识往昔的另一维度。



01

《神州:历史眼光下的中国地理》


作者:段义孚

译者:赵世玲


本书讲述了中国这一地理区域内,从史前文明直到今天如此巨大的历史跨度里,地理地貌发生的巨大改变。农田、山林、道路、桥梁、宫殿、苑囿、村落、城市等等,体现了中国人对环境持续不断的精微适应和塑造。从古代人与土地之间和谐、安定并充满美感的关系,到近代以来这种关系被西方殖民入侵、内战所打断,而在现当代工业化的巨大力量对大地景观再次进行强有力的重塑,这其中有令人震撼激动的奇迹,也有令人忧虑不安的眩惑。



02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作者:韩茂莉


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本书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作者韩茂莉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03

《公园北京:文化生产与文学想象

(1860-1937)》


作者:林峥


本书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考察“公园”作为一个新兴的西方文明装置,如何进入晚清及民国北京,在这个过程中又如何实现了传统与现代、本土文化与外来文明的对接与转化。旨在从公园入手,以小见大,呈现晚清至民国北京政治、社会、历史、文学、文化诸方面纷繁复杂的变革。

 

本书的研究内容是晚清至民国时期北京的公园,既包括清末民初政府正式建造、开放的公园,也包括具有公园性质的公共游览空间。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选取若干最有代表性的公园,借此折射清末民初北京的现代性转型。近代北京各大公园多由清代的皇家禁苑改造开放而成,其等级和风格有着明显的分野,地处不同的城市区域,吸引了阶级、政治、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并形成具有不同功能与审美风格的公共空间。

 

本书以万牲园、中央公园、北海公园、城南游艺园与陶然亭为个案,借以一一对应传统士绅、新文化人、新青年、普通市民、政治团体这五种人群的生活及表现,同时也分别反映公园所承担的启蒙、文化、文学、娱乐、政治等功能。



04

《晚清北京的文化空间》


作者:夏晓虹 主编


不同于主要作为新知识、新生活方式集散地的上海、天津、广州等口岸都市,“晚清北京”的意义更在于新旧共生、士庶交涉、旗汉杂居,传统政教与近代文明相交融。这一文化空间,既不失其固有的政治资源,更在清末“中西学战”、新旧社会冲突、上下关系变化、中外习俗更迭等一系列文化转型过程中具有特别的象征意义。

 

本书将晚清北京视为一个“文化空间”,探讨其间各个社群在各种场合运用多样表达方式的共生关系,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充分利用报刊、档案等原始材料,力图深入晚清的历史情境,研究具体的文化人物、事件、机构和相关的文学文本,力图交织呈现晚清北京这一特殊历史横断面的文化生态和城市性格。


05

《京华往事(二):一个历史地理的视角》


作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


本书是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根据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经典讲座内容整理编辑而成。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创立于2007年9月,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北京大学主办,东城区教委和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承办,通过大讲堂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国学公益讲座。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凝聚了关于北京市历史、地理领域国内知名教授、学者,萃取各位教授、学者的讲座精华,配以精美图片,形成以北京历史地理变迁为主题的学术普及读物。本书精选了大讲堂部分优秀讲稿,按不同主题,经主讲人亲笔润饰,集结成书。本书以北京的历史地理沿革和传统文化为主题,语言风趣幽默,可读性和趣味性非常强。



06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


作者:王笛


本书以1900年至1950年成都的茶馆为研究对象,力图以此为窗口,探求20世纪上半叶成都人的生活实态。作者采用微观历史的研究方法,从茶馆的休闲、社交、娱乐、经营、群体、组织、秩序等多个角度,切入茶馆的社会、文化、政治角色,使读者得以真切感知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成都城市历史的脉动。作者以丰富的档案资料、新闻报道、文学作品和细致的田野调查为基础,细节丰富生动,充满生活气息;极佳地达成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社会史、城市史研究中的经典著作,也是新文化史和微观史取向在中国史研究中的一次成功实践。



07

《杭州文学地图》


作者:张鸿声 主编


“城市文学地图系列”,既是按照一座城市的地理,去寻找其中的文学故事,也是在文学中品味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核;既是“城市的文学游”,也是“游览”了一座城市的文学。


《杭州文学地图》从六个方面勾勒出了杭州这座城市的文学地图,分别是古寺名刹、南北诸峰、城池形胜、市廛街巷、西湖、名人故居等。一方面记叙杭州的山水、寺庙、市肆街巷等物理景观,一方面讲述它们在时间和空间里的悠久历史沿革,以及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留下的身影。


08

《苏州文学地图》


作者:张鸿声 主编

《苏州文学地图》从七个方面勾勒出了苏州这座城市的文学地图,分别是市肆街巷、百艺游娱、水乡城镇、园林构造、虎丘四季、近山诸胜、名人旧宅等。一方面记叙苏州的水乡园林、市肆街巷等物理景观,一方面讲述它们在时间和空间里的悠久历史沿革,以及在各类文学作品中留下的身影。书中包含大量文学故事,涉及古今多种文体,既古意盎然,也新影参差。


09

《成都文学地图》


作者:井延凤

《成都文学地图》讲叙成都的历史沿革,描画了宽窄巷子、武侯祠、杜甫草堂、白夜酒吧等在文学作品中的各种样貌,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文学中成都的历史与现在。



10

《南京文学地图》


作者:张鸿声 主编


《南京文学地图》讲叙南京的历史沿革,描画了燕子矶、石头城、明故宫、玄武湖、灵谷寺、秦淮河、扫叶楼等胜迹在文学中留下的身影,向读者呈现了一个文学中的南京的历史与现在。


11

《世间乐土:江南日常生活风景》


作者:吴中博物馆 编


明代文人唐寅曾有诗描绘江南吴地:“世间乐土是吴中,中有阊门更擅雄。”本书主书名便取自该诗句。本书聚焦于江南吴地的文化遗产、建筑遗迹,以及历史城镇、历史村落和水陆交通网络,通过书画、碑刻拓片、历史地图、建筑构件、营建工具等进行呈现。书稿分为“序章”“自得”“自适”“自如”“自在”等章节,解析江南吴地在历史时期(特别是宋至清代)的城乡空间、社会生态与文化面貌,更多地关注千年来吴地的日常生活风景,呈现吴地每一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吃饭、饮水,到日常起居、读书、耕作、出行,乃至物资与产品的流通,婚丧嫁娶、礼拜祭祀、医疗卫生等各个方面。


12

《沈周诗画中的江南》


作者:王瑀 著 吴中博物馆 编


本书是关于明代苏州文人沈周的诗画艺术与交游往事的著作。作为中国美术史上声名显著的艺术家之一,沈周在书画方面的成就当其在世之时,便已蜚声吴门乃至两京。事实上,沈周在文学方面亦有很深的造诣,“惜为画名所掩”。他自小便追随当时吴门最具影响力的文学家陈宽学习诗文创作,更重要的是,他的这些诗文不仅构成了今天我们了解他当年交游的重要材料,亦能使后人感受到他的才情,并有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他的书画作品。

 

本书选取江南作为主题,以苏州为核心,围绕名胜、风物等具体内容,展开叙述。一方面因为沈周本人长期生活、游历于此,另一方面亦是因为围绕着他,一个明代中前期的文人集团得以显现。这些文人有的入朝为官,有的与沈周一样隐居乡里,他们各自不同的生活都时常带有江南的痕迹与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以点带面,以沈周诗画中的江南,亦可窥见当时江南地区文人才情雅致的世界。

 

本书不是传统的美术史专业写作,并不仅仅以讨论具体作品为主,还更为重视人物关系、创作情境以及知识来源的叙述,是一部沈周的交游史与视觉经验史,为理解相关艺术作品,包括书画与诗文的创作,提供新的视角与理解方式。


13

《董其昌和他的江南》


作者:上海博物馆 编


明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董其昌集前人之大成,融会贯通,洞察画坛时弊,明智地提出画分“南北宗”的画学审美观,并以创作实践充分印证其理论所达到的文化高度,足以与“元四家”及唐宋各大家相媲美,无可争议地被载入中国杰出文人画家的史册,同时也是文人画理论史上的又一个高峰。尤其是董其昌“笔墨论”的提出,翻开了文人画史的新篇章,清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乃至晚清近三百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影响下,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

 

本书以“董其昌和他所处的江南社会”为切入点,邀请来自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中央美术学院、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博物馆与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撰文并配以百余幅精美书法、绘画作品,内容主要涉及时代背景、地域环境到董其昌的交游、鉴赏、艺术理论与创作,以及董其昌的后世影响等,全方位呈现出董其昌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有助于引领读者从多角度深入了解董其昌的艺术成就,并进而了解中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谈谈今天的书单中你最感兴趣的那本

2位幸运读者将获得赠书

-End-

书单排名不分先后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件:scb01@pup.cn

# 往 期 精 彩 回 顾 # 


往期推荐



以堂吉诃德式的勇气解读中国绘画,高居翰也太敢说了

走进传播学的第一本书,尤其谱系图必须收藏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这么方便,美国人为什么不愿意放弃银行卡?

▼点击名片  ⭐标关注我们▼

点赞、在看和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